看了花腐,和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兩個陌生男子因為莫名機緣開始莫名互相掏心剖腹,對彼此述說可能一直以來無法對他人言說的,自己在愛情裡的失敗與渣爛行徑。
我很喜歡他們輪流回顧與祥子的故事片段後,回到黑白畫面互相批評吐槽,甚至反省自己有多糟多爛的這個設計。儘管他們在愛情裡的行為的確令人生厭,那但些仿佛直男自省會的橋段卻沖淡了那些厭煩,有辦法更客觀更抽離地看男性搞砸關係而不因此發怒。
另外也喜歡花腐「現在是黑白,過去是彩色」的設計。通常這種手法(特別是漫畫),大部分都是過去黑白現在彩色,雖然不確定是否是藍色窗簾,但覺得這是否代表,他們在失去祥子之後的生活,都是黯然失色的。昨天剛好在推特看到,導演說在黑白段落的處理上,並不是單純像舊時代拍黑白電影那樣,而是先用彩色拍攝再刻意降色,所以仍隱約留有一點顏色。這讓我想起在觀影中印象很深刻的一點,是金魚在黑白對比下幾乎看不到,像是透明一樣。當下的我只覺得哇應該是剛好金魚的紅金色在降低飽和度之後對比很低所以看不清輪廓,看到這段訪談後更覺得特別有趣。
看的過程中,忍不住與影裏以及火口的二人互相比較。
花腐和火口都是荒井導演的作品,裏頭都有大量且生猛的性愛場景,但看完花腐之後我突然發現,這兩部作品似乎不約合同用性去帶出男性軟弱或蠢笨的一面。特別是花腐後半,兩人喝完酒回到房間看到琳琳帶了女伴歡愉的片段,兩個男人看著眼前場景呆若木雞的模樣,十足戲謔諷刺,讓我忍不住笑出來。
而在看了花腐之後,覺得自己困在影裏的窘境好像因此被拆解開來了。花腐和影裏都是同樣設定在311前後的故事,也同樣使用他者的角度去描繪一個不在場的人,但兩者之間又有個互成對比的地方,就是花腐的劇情推動其實建立在大量對話上,畢竟是兩個男人的自我回顧,雖然不是說那些內容都來自對話但基底是對話,而影裏的一切幾乎都只暗藏在主角內心只透過眼神流轉傳遞。現在想想,影裏台詞的精簡程度大概是造成我觀看影裏感到挫折的最大原因。我看得出來裏頭有很多暗喻符號,那些山與水,身邊小物都應該有它代表的意義,但我卻沒辦法順利解讀。相較之下花腐的安排更淺顯易懂,我相較能夠理解不同段落的呼應與串接,這可能也是我更喜歡的花腐原因之一。
還是提一下多到讓人看到害羞的肉體好了(?)
綾野剛後段全裸趴在地毯上的畫面我真的大讚特讚,腳怎麼那麼長啊,比例怎麼那麼好啊,身形怎麼那麼勻稱啊,這真的是我可以看的嗎?
最後一幕的那一行淚也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綾野剛為什麼這麼會表現這種內斂卻又巨大的悲傷,甚至我覺得這花腐的這個鏡頭,可能不是說真的是「巨大的悲傷」,是一種好像乾枯許久終於湧出淚來的釋放,但又同時非常壓抑。真美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