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道原來陳正道後來都在中國發展,甚至還拍了一部叫《盛夏未來》的片。儘管一切編制都是中國擔綱,但那還是一部好台灣氛圍的作品。我完全可以想像陳辰和鄭宇星如果找了台灣演員會是什麼模樣的,那些光影,那些青春年華中的想要而不可得,的確都有些《盛夏光年》的影子,甚至看到最後才發現連主題曲都同樣找了五信負責。
我有時候說不準吳磊的演技好壞,我覺得完全是在好的那一邊,但有時又會突然讓我感覺太用力。但他的眼睛真的是會說話,哭戲演得特別觸動人心。 不過這次我看著看著有時候會突然想起張孝全來,鄭宇星這個角色如果交給年輕的張孝全一定也是非常契合吧。說不定導演的確是想著張孝全編的劇?真正的與盛夏光年互相呼應之類的。
雖然片長兩小時,但還是覺得片尾收得太讓人不滿足。我明白可能導演希望開放式地留一些想像,可對我來說還是希望再有多一點點的交待,不想那些青春片段就真的只停留在片段裡。
整體來說還是滿喜歡這部片的,其中我想演陳辰的張子楓居功最大。因為太普通了,所以太真實了,在鏡頭前面彷彿那就是他的生活,完全沒有「我在演戲」的痕跡。
看完第一次的隔天睡醒後又(快速地)看了一次,雖然是個小品電影,但那些青春苦澀還是有些擊中我的,才會讓我想要再仔細瞧瞧一些細節,瞧瞧演員的神色變化。看第二次之後就了解了一些陳正道偷偷藏著的議題,後來也查了資料,原本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突兀的台詞都有了解釋。那麼幽微,那麼流動,其實也正是青春期的一種探索和嘗試。
我想陳正道不明說,除了躲避中國審查以外,更是一種,因為在那個年紀本來一切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所以其實也不需要刻意去套那個框架,隨人解讀,都說得通,重點在於那些想要而不可得,想要去鼓舞,在那個形塑人格最重要的年紀,希望你誠實且勇敢地去面對自己和外界。
我其實是同意也喜歡那個吻的安排的,看其他人評論覺得鄭宇星明知道自己不會喜歡上陳辰卻還是吻了她有點渣,但我反而覺得,那個吻極其溫柔,是鄭宇星在這場不可能進一步的關係中,留給陳辰一個最大理解的善意回應。就算長大後回想,也能覺得這場初戀不止於告白失敗的尷尬與傷心,對方好好地承接了自己的感情,也在當下完成了某種浪漫幻想。
另外就是,我果然還是很喜歡吳磊,儘管有些地方還是有種刻意展現(可能也是相較於張子楓的渾然天成),但又覺得不免這大概是吳磊立體五官的原罪,他需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能削弱那種張揚的氣場。但真的很喜歡他在悲傷時的細微表現,泛紅的眼眶或是抽蓄的嘴角,他的悲傷渲染力強大,讓人忍不住想站在他那邊。有點好奇他在接這個劇本時,是怎麼解讀這個故事。我曾經有點希望他演一次同志,但在他那個環境大概很難有這個機會,沒想到卻在意外的地方,原來他已經撲朔迷離地演了一回。
在這個莫名突然對吳磊著迷的夏天,儘管盛夏未來不算是他最好的作品,也不可否認鄭宇星這個角色裡的絲微匠氣,但是不得不說,在我心裡忍不住會為鄭宇星留一個特別濾鏡,那些鄭宇星面對打擊的吞忍模樣,以及那些讓人心碎的眼神與眼淚,是之後我只要想起鄭宇星,就會連帶泛起的珍惜記憶。